Thursday, June 30, 2005

麵包的日子

你還記得多少你的童年時代?我是一個記憶力不斷急速地衰退的人,以往對於童年我都刻意地認為自己記得的不多,但隨著記憶以倒車的方向逐步消失的同時,竟然發現原來童年時代於回憶之中佔有的部份其實一點不少,麵包是其中一部份。年紀尚小的時候,哥哥們及爸爸媽媽都經常跟我說他們的成長,其實都只集中於告訴我他們的苦,當然長大之後你會明白,他們的動機是希望令你對你擁有的都保持珍惜的態度,尤其當你能夠擁有的客觀地分析都確實不多的時候。我明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更清楚知足常樂,但我更相信能夠認清自己所得的有多少會更有動力令你天天向上及珍惜所有。由於我的童年時代家庭的環境都不好,我的生活都不會有奢華的部份,而麵包則理所當然地成為我的常規食物。而我所提到的麵包,並非今天千奇百怪的麵包,麵包就單純地是麵包,沒有叉燒沒有吞拿魚亦沒有忌廉,爸爸最愛拿出牛油塗於麵包上就給我,所以於我而言,麵包的定義就是純粹的麵包,沒有多餘的就只有會將你的口水吸乾的成份。 童年時候我不喜歡麵包,吃的麵包固然不喜歡,聽的麵包我都不喜歡。其實童年時代的我是很討厭音樂的,實在那個小朋友不喜歡看電視看卡通?但音樂正正就跟我敵對,每天哥哥回家就要聽音樂,聽音樂的同時間就不能夠看電視,而佔據我看電視的空間其中一個部份就是Bread。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發現麵包的可愛。我開始明白,如果我沒有經歷過純粹麵包的部份,今天拿著巨無霸的我不會享受到這麼高層次的感動;如果Bread沒有早於童年時代開始給我薰陶,今天聽這一張Friends And Lovers : Songs Of Bread就沒有來得這麼窩心及親切了。 說也奇怪,印象中還是頭一次發現有一張向Bread / David Gates致敬的專輯出現,誠然,沒有人會告訴你Bread是他的音樂啟蒙,而於音樂歷史上你亦都不會很明確地找到那一個單位是師承自這塊麵包的,但就Bread於商業上的成就,及潛移默化地將他們的音樂刻進了你我腦海裡的成就而論,Bread的地位一點都不會低。但這推斷可能都只適用於三十過外的中年人,對生於一九八幾年甚至更後的年輕一族而言,他們可能只曉得一首If,而代表的可能只是老一輩的無味民歌吧。就這樣看,Friends And Lovers : Songs Of Bread於這個年頭出現似乎沒有甚麼來頭可言了,再看看參與單位的名字,你大概發現較有名氣的就只有Erlend Oye、Cake及Rachel Goswell而已,我想不到這一張專輯對於這一代的年輕小樂迷們而言的價值何在?是真的沒有嗎?當然不是,容我說一句比較老氣的說話,Bread的音樂其實沒有任何時間性的區別,變成詭異凄美的If還是一樣的動人、換上女聲的Everything I Own還都是一樣的甜美,而Erlend Oye主理的Friends And Lovers其實就是Kings Of Convenience唱Bread,你自己已經可以幻想得到……遺憾是竟然沒有選上Diary及Aubrey。 價值存在,但並非每個人都會認同。 但其實就將這樣的一張專輯當作是一堆新曲推介的合輯看待又何妨? 年輕的小樂迷們,告訴你,Friends And Lovers : Songs Of Bread看似其貌不揚但其實是禾稈底下的珍珠,區區一百幾十塊,別錯過。 Friends And Lovers : Songs Of Bread

Tuesday, June 28, 2005

沒有骨幹的三頭生物 – The Pliable

認識這三位朋友的日子不算長,傾談的實際時間亦不算多,但出奇地於很早的階段已經建立了一份很相近的感覺,我們之間彷彿都擁有同樣的一種氣味。記得那是一餐晚飯的聚會,他們三個人一個坐於我旁邊,另外兩個跟我對坐著,他們三個人都有三種很獨有的氣質,一個永遠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一個眼睛四處射不停的彷彿甚麼都新鮮似的,而最後一個則跟日本的Towa Tei一樣感覺很趣緻的。這樣的三個人走在一起,你很難想像他們所做的音樂會是一種甚麼樣的味道,他們彷彿是沒有一條從頭到腳的骨幹承托著似的一隻三頭生物。然而,The Pliable的名字其實已經說明了他們的音樂取向,柔韌的,能夠變通或接受新意念的,而實際上The Pliable的音樂亦跟這三個人所散發的氣味一樣,都是來得極之不純粹的,從專輯Parallel當中你不會就能夠單一地說出The Pliable是一隊甚麼樣的樂隊,雖然樂隊的介紹文案中形容The Pliable是一隊玩奏英式Guitar Pop的樂隊,但我可以告訴你這肯定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多元的氣味彷彿在告訴你The Pliable還有很多很多有待開發。 P : The Pliable B : BFSH B : 從Parallel專輯中的作品之內,我們可以找到多元化的音樂取向,從中看到的The Pliable彷彿沒有一種突出顯現的樂隊風格存在,是否不認為一對樂隊本身需要有一種風格呢?The Pliable自己會怎樣形容The Pliable的音樂呢? P : 我們認為一隊樂隊是需要有一種自己獨有的“味道”,讓人一聽便會聯想到是否他們的作品,但說到風格我們認為不一定要被一兩種風格所限制, 例如Radiohead的“Amnesiac”及“Hail to the thief”,當中有一些很實驗的電子作品,同時也有一些很典型guitar rock的作品,但又不會覺得他們感覺不一(可能因他們是Radiohead的關係吧!) 說回專輯中的風格,其實我們也是在英倫音樂版圖中尋找一些我們喜歡的元素再融合在我們的音樂中,也可說是一張帶有英倫獨立音樂味道的專輯吧!我們會這樣形容The Pliable的音樂為:迷離、夢幻、氣氛化的英式結他音樂加上點點電子聲效建築。 B : 雖然音樂取向繁雜,但Parallel當中依然有一種素質是相當濃烈的,那是八十年代的synth pop及new wave味道,Depeche Mode的足跡處處可見,可以談談Depeche Mode對你們的影響嗎? P : 其實最影響我們的音樂是九十年代的英倫音樂,因那個年頭我們才真正的懂得所謂 “聽歌”,至於八十年代最影響我們的除了Depeche Mode外,還有達明一派。 不錯,Depeche Mode對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以主音Joel 為例,90年的violator其實才是他擁有的第一張DM唱片, 之前DM的歌曲都只是在收音機及電視中聽到,及後才購回他們於八十年代出版的唱片,從而中毒至今。 而DM最令我們欣賞的其中一個地方是可以寫出很上乘的旋律,有流行元素但又不落俗套,而DM後期的電氣搖滾風格,亦為我們提供不小參考資料,而violator更被我們視為一張參考性極高的專輯。 B : 那八十年代於The Pliable各人心目中又佔有一個甚麼樣的位置呢? P : 八十年代給我們的印象既模糊又清晰,感覺相當奇妙,當時我們正處於小學至中學的階段,開始有能力判斷外間的事物,感覺當時的人和事都比較有“heart”,而這種情懷在今天已變得罕有及不受重視似的。 B : The Pliable的音樂流露的都是一種充滿鬱結的都市人情懷,你們都認為我們的都市中存在甚麼樣的問題呢?而The Pliable心目中怎樣才是一個理想都市呢? P : 可能這個都市實在運作得太快,工作要快,玩要玩得快,思考事物也要快,可能人們也想停下來喘喘氣,但社會不斷催促你向前走,人們也像害怕落後及被淘汰似的,以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這是會扼殺某些作品的生存空間。 至於怎樣才是一個理想都市,其實我們倒沒有認真去想,因為凡事都會有它美好的一面,也有它陰暗的一面,如果這是自然定律的話,倒不如在這社會中尋找一些自己認同,適合的東西和空間去追求和生活吧。 B : 從專輯介紹文案中讀到,你們這樣解釋專輯名字Parallel的意思:兩條平行線代表著兩條路軌,列車上乘載著The Pliable的成員及聽眾,駛向一處很遠很遠的地方,就像電影"2046" 一樣,沒有人知道哪裏會是怎樣,因從沒有人在哪地方回來。 然而,其實如果平行的兩條路軌分別代表The Pliable及聽眾的話,大家看似是朝著同一方向同步而行,但實際上卻是永遠不會相遇地,你們認為樂隊跟聽眾應該保持這樣的一種相處及溝通方法嗎? P : 我們覺得這關係頗奇妙的,香港的獨立樂迷普遍較為含蓄,至小覺得喜歡我們的都會是這樣吧 (笑….),看live時也多是靜靜的欣賞,感覺上較疏離,但同時你又可以在網上與他們直接溝通,突然又像朋友閒談般那樣親密,感覺頗為有趣,我們想這也是香港的獨立樂圈的一種特式。 B : Parallel專輯中有三首歌找來了三個單位製作成音樂錄像,請分別介紹三個單位的背景及跟The Pliable的關係。 P : 製作音樂錄像的三個單位分別為Hook Ghost、Thomas及黃精甫,Hook Ghost其實是我們的代號,即是其中一些錄像是我們自己拍攝的。 Thomas是獨立樂隊Malfunction的成員,我們的band 房是在同一層工廠大廈,而他現正在大學修讀關於Media的課程,他又有興趣拍攝錄像,所以便找他幫手。 黃精甫是我們的老朋友,他更是樂隊前身Diva的第一代結他手,當我們提出製作音樂錄像的要求時,他一口便答應, 雖然他只是負責剪接部分,但影片出來的效果令到我們非常滿意,可能他曾跟我們夾過 band,所以會特別感受到樂隊的所想吧,我們真的非常多謝他! B : The Pliable的音樂當中蘊含了豐厚的電影感,而音樂錄像亦交由電影導演黃精甫負責剪接,The Pliable對音樂與電影的關係有何觀點? P : 音樂與電影的關係就像薯條與茄汁,電影是薯條,音樂是茄汁,你吃薯條不加茄汁,薯條都不會難吃,但就好像 “乾爭爭”似的,感覺單調了一點吧。 B : 你們認為音樂與影像的關連是甚麼? P : 音樂與影像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不獨是一些真實的影像,其實更重要的是腦海中的畫面,就以專輯為例,我們在製作迎過程中其實不斷浮現歌曲的畫面,如要用圖畫來表達歌曲,我們也可以繪畫出七幅不同的圖畫出來,這是在我們創作上很重要的一處靈感的來源,也希望聽眾能從我們的音樂中感受及想像到一些畫面。 B : 從Parallel專輯中的作品之內,我們可以聽到樂隊於聲音效果上的一些追求,而這些聲音上的實驗與現場演出是相信將會變得蕩然無存,氣味相信亦會作180度轉變,相比之下,你們會比較喜歡錄音室研製出來的The Pliable還是比較原始的現場演出聲音呢? P : 這便是我們覺得錄音室作品及現場演出作品的趣味分別所在,甚至在制作專輯時,我們刻意不去想現場演出時是否可以做到同樣效果,因為這樣你便會做得不夠盡,亦不能盡情發揮錄音室作品所擁有的特性。 至於錄音室作品及現場演出作品是有互動性的,兩者是互相影響著的,所以兩種聲音我們都喜歡。 B : The Pliable除了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還發起連結其他志同道合的樂隊籌辦分別以Are we monsters?及Collected monsters !為名的音樂會,而據知隨著Parallel的推出,Collected monsters !系列的音樂會將會再次舉行,感覺上The Pliable於香港的獨立音樂圈中並不算是最活躍的一群,但卻是運作得比較立體的一個單位,你們認為這樣的生活模式是否適合這個城市呢?你們又認為這個城市的生態環境跟音樂人的關係如何呢? P : 其實我們都是因應這個城市來作這種模式,獨立音樂看似是“唔好諗咁多,做咗先算啦” 的態度,但當中的困難及限制倒也不小,所以我們也是看環境來盡量做,希望自己做得開心時,聽眾也聽和看得滿意。 至於城市的生態環境跟音樂人的關係,我們會想這是關於結構性的問題,其實香港一直缺乏對音樂文化的教育,大部分人對音樂都不夠專重,這可從盜版及非法mp3下載等問題上看到,當然外國也會有這種問題,但在香港如果大部分人都是繼續這樣的話,音樂工業便很難支持下去。 另外下一代對事物的價值觀,音樂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究竟是怎樣,都是對日後音樂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B : 你們對現在獨立音樂的發展有甚麼觀感及期望? P : 隋著電腦錄音軟件的普及,獨立樂隊/音樂人要發表作品已不是什麼難事,反而我們要想想獨立音樂下一步要怎樣走,除了在滿足自己的大前題外,是否要對自己有更大的要求,如更注重音樂本身的質和量,從而改變很多獨立樂迷買唱片是支持下的心態,變為是真心想購買那唱片。 另一方面獨立音樂label近年發展日漸成熟,獨立音樂圈能否健康地發展,他們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獨立音樂label能否生存下去也是重要的一點。 B : 你們有欣賞的單位嗎?為什麼? P : 以獨立樂隊來說,Revolver、Primary Shapes、Elf Fatima、Alok、22cats、Malfunction、Unixx、沼澤、已解散的Choas及Plastic Gap等等,都是我們欣賞的單位,有些是喜歡他們的音樂風格,有些是欣賞他們的態度吧。 B : The Pliable對The Pliable的期望是…… P : 首先是可以有火花地繼續夾下去,畢竟以香港的環境是難以預計的,其次是繼續做唱片,因為覺得我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例如錄音技術等等,及嘗試多些不同的風格,如更多電子音樂及ambient式的樂章,希望下一張唱片不用做那麼耐吧! 跟這三位朋友傾談過後,再讀過以上的訪問對話,對The Pliable的感覺彷彿來得更親切,這一份感覺當中包括了很多值得慢慢消化的部份。The Pliable是給喜歡思考、想像力豐富的,跟他們的音樂一樣,你大概不會對他們一見鍾情但倒會暗生好感,只要願意花多一點時間聆聽及思考當中的點滴,最後你還是會喜歡上The Pliable。實在,我們都早已被太多的方便蠶食過了,我們都希望得到更加立體更加具內在的實質,我們都已經厭倦入口即溶,我們都渴望歷久常新,這一頭沒有骨幹的三頭生物是近日找到最好的答案。 試聽 : The Pliable - My Fragile Happiness 下載 參考網站 : http://thepliable.blogspot.com/

Thursday, June 23, 2005

那個屬於搖滾的年代

(轉載自 那個屬於搖滾的年代 : Elvis數位音樂論壇) 1954年,貓王Elvis Presley進錄音室錄製了第一張專輯。1960年,Silver Beatles正式成軍,他們就是後來的披頭四。1962年,Bob Dylan發行了第一張專輯,聽說他今年要來台灣。直到1997年3月29日,五月天正式成立,掀起了台灣樂團的新世代。 在當時,從來沒有人想過,他們會如此深切地影響著這個世界。 2004年,全球掀起一陣切格瓦拉的旋風,他過世了30年,卻影響了全球無數的青年。今年,滾石25歲了。25年來,滾石同樣影響了台灣,甚至華人世界無數人的心靈。 從1954年到2005年,這半個世紀,套句狄更斯的話,是搖滾歷史裡最光明的年代,也是最黑暗的年代。但是,2005年夏天,籌備將近半年的「Elvis數位音樂誌」,要在這個屬於搖滾的季節裡,正式出刊。 我想起了那年暑假,剛考上那所知名的高中,替自己買了一台Sony Walkman,每天一定要帶在身邊,聽著每個月固定預算內買回來的錄音帶。上大學之後,我又搭上了MP3興起的年代,我的電腦裡滿滿都是「.mp3」,網路芳鄰裡隨時可以找到最新的歌曲。 「分享」似乎已經是網路世代的一種特質。因為分享,更多人開始聽起音樂,不管流行、爵士、藍調,甚至另類,都有人喜歡。因為分享,到唱片行買CD的人數越來越少,唱片業也面臨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 音樂從黑膠唱盤到錄音帶,從CD再到MP3,音樂的表現形式一直改變著,但是音樂的內涵卻從來沒有變過。音樂最美麗的本質,不就是讓更多人聽到,讓更多人感動,讓更多人陶醉嗎?所有的危機,彷彿都將是一種新的轉機。 數位音樂的革命已經在發生,我們當然也身在其中。我們不期待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革命性的事情,但是,做了總比什麼事都不做好。在這股潮流中,至少,至少我們還能驕傲地說聲:「我曾經經歷過。」 我們在籌備雜誌的同時,也同時成立了部落格。成立部落格的目的很簡單,就只有「分享」兩個字。我們希望藉由部落格的特性,讓更多人可以分享你對音樂的獨特想法。所以,我們在部落格上的所有文章,都開放在合理情況下,在非商業機制的網站裡,可以盡情被轉載。「Elvis數位音樂誌」也提供一個空間,我們會挑選最能代表Elvis創刊精神的文章,刊登在每一期的雜誌上。當然,如果刊登在雜誌上,我們也會支付一定的稿費,鼓勵作者繼續為音樂而努力。 希望,那個屬於我們的美好歲月,那個屬於搖滾的年代,不會只是腦袋裡的模糊印象。年少輕狂的歲月裡,我們讓革命成為一種可能。在數位音樂革命的狂潮席捲中,我們還能一起為音樂努力。 聽著The Eagles的Desperado,我發現,這才剛剛開始。接下來,我們還有更多事情要做… (未完‧待續) Elvis-Rock Blog:http://www.wretch.cc/blog/elvisrock 預計6月23日正式上線,我們希望募集更多網路作家,秉持「分享」與「非商業」的精神,和我們一起大串聯,將你的文章同時擺放在你的網頁(或Blog)及Elvis-Rock上,所有作者得以保有姓名標示權利。同時,我們加入了Creative Commons(http://creativecommons.org.tw),也希望作家們能自由加入,讓我們開始一場數位音樂革命。 如果有意願,請和我們聯絡,我們抱持著同樣開放的心態,歡迎各種形式的連結。 Elvis的貼勒風:(02)2721-6121 #364/366 Elvis的發克斯:(02)2773-4705 Elvis的依妹兒:elvis@rock.com.tw 特別感謝:太妃糖憂鬱狂歡節站長 那個屬於搖滾的年代 : Elvis數位音樂論壇http://www.wretch.cc/blog/elvisrock

DEPECHE MODE IS BACK

對,我從來都不曾否認,亦不會否認我是八十年代長大的人,今天,我還是一樣懷念八十年代的點滴,我沒有固步自封只走回頭路,只是曾經令我轉變的一些好日子好事情好人好物,我都不會輕易放低,以前如是,今天更甚。而像我這樣對八十年代成長的足跡不離不棄的,肯定不獨我一人。 二零零五年十月將會是我等閒人的大日子,DEPECHE MODE回來了。 已經忘記等候的日子有多久,記憶中自二零零一年Exciter專輯之後有過好一些只能解一時之渴的項目,86>98+音樂錄像的DVD、One Night In Paris DVD、101 DVD、Devotional DVD、remixes 81...04,當然還有Dave GahanMartin Gore各自推出的個人專輯,可惜都只是一半喜一半悲,等待Depeche Mode再次推出全新專輯彷彿已經成為一份漫長而沒有目標的盼望,不過終於都望穿秋水指日可待。 全新專輯據資料顯示暫定於十月推出,負責監製工作的是曾經監製Elbow - Cast Of Thousands、Doves - Some Cities及Blur - Think Tank的Ben Hillier。而同一時間DM亦公佈2005/2006世界巡迴演出的內容,當中暫時公佈的地點只包括歐洲及美洲的國家,亞洲地方還沒有出現。作為喜歡DM的我,當然希望可以再一次欣賞DM的現場演出,當日DM在香港大球場演出的情況依然歷歷在目,更加沒法忘記演出完畢後與黃志淙、袁智聰、亞里安、陳錫海等DM狂熱份子,到後台的after show party,得以親眼証明Martin Gore比我還要矮小。 都是那些日子。 未出發先興奮,就讓我們今天開始逐一將DM的專輯從塵垢當中拿起來,放進音響之中為十月的全新專輯作好準備吧! depeche mode tour 2005/2006 參考網站 : http://www.depechemode.com

Monday, June 20, 2005

天演論

天演論的過程是有趣的,我想這專輯應該是盧巧音眾多專輯中最個人化的一張。天演論於包裝上刻意的配上了很重的概念性(雖然我到頭來還是搞不清這概念究竟在說甚麼),名著詩詞神話佛道,故弄玄虛的背後我看到的都離不開愛與人性的老生常談,但經過包裝之後趣味卻濃得多了。 阿修羅樹海是第一首主打,定位清楚明確,不討好甚至刻意回避,而接著的第二首主打露西更將對普羅聽眾的挑戰再度升級,沒有顯而易見平鋪直敘的歌詞內容,要的是細心聆聽與閱讀思考,相信這樣的要求對於門外還繼續捧著好心分手在自憐自慰的小妹妹而言實在是遙不可及。天演論雖然並不淺白但亦並不全都是拒人於千里的洪水猛獸,聽一念天堂內垃圾的借屍還魂式過門,敵托邦的拾荒姑娘的溫婉,還有女書可供萬人大合唱一樣的爽口副歌,其實都還依然平易近人。 以天演論音樂編排上的Progressive,概念上的文學氣質,旋律上保持著的流行,如果我是權威樂評人可以為好一些音樂品種封名立號留名於歷史的話,天演論就是文學系的Progressive Pop!你不明白Progressive Pop是甚麼嗎?不打緊,我還不是都一樣有好一些這樣的名字是不能理解的呢,還是自己用耳朵去聽吧! 題外話,專輯內頁有這樣的一段文字: 本專集中所有的歌唱部份絕對沒有經過任何音準調教或修改的程序處理 這倒令我想起一個無人不曉的故事: 從前有一位叫張三的人,辛苦勤奮工作終於儲得三百兩,滿心歡喜之餘卻又忐忑不安生怕三百兩的血汗錢會被奸人偷走,不眠不休之後想出張三認為是萬無一失的妙計來,他先將三百兩放進一個箱子當中,再將箱子埋於樹下,然後再於上面加上木牌一塊,上面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 盧巧音 - 天演論

Thursday, June 16, 2005

繼續八十

如果你曾經都因為The Killers及The Bravery的非常八十而興奮過,請你都不要錯過The DepartureThe Departure來自英格蘭北安普敦,成員包括主音David Jones、結他Sam Harvey及Lee Irons、低音結他Ben Winton及鼓手Andy Hobson。 The Departure都是其中一個被傳媒所愛戴的單位,當單曲All Mapped Out於上年八月以限量形式發行後,The Departure已經被扣上了"the new Franz Ferdinand"的封號,誠然,就The Departure各人細緻得感覺上近乎姿整的裝束打扮來看,"the new Franz Ferdinand"之名的確有根有據,而音樂上,他們都是同樣屬於一系列飲八十乳汁大的一群。由Talkshow的bassline,專輯開頭Just Like TV的結他前奏,還有David Jones的唱腔,偶而你會聽到U2,一轉眼又遇上了The Cure,甚至是David Bowie、Ian McCulloch及Duran Duran。畢竟八十年代的確是樂隊成長路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甚至於樂隊官方網站上的連結你都可以找到U2、Depeche Mode及David Bowie的名字。 然而,假若我們可以放他們一馬不再從他們身上尋找別人的蹤跡,The Departure本身還是依然有他的吸引與迷人。The Departure的節奏部份是緊湊躍動的,雙結他於密集的節拍中穿梭交纏,主音一派瀟洒輕蔑的唱腔,結合成一個牢不可破牽引糾纏的氛圍,不自覺地就會徐徐地手舞足蹈起來,再配合上搶耳的旋律,All Mapped Out與Lump In My Throat輕易地就成為另一首indie anthem。 The Departure - Dirty Words

混音俠盜

這些Remix都屬於非官方,但相信官方不會懵然不知,而且這些非官方的Remix跟官方的出品來得一樣的一絲不苟,我曾經有懷疑過,這些其實都是官方暗地裡認可的。 這三張虛擬專輯分別屬於The Prodigy及The Chemical Brothers,都是好一些於混音界遊歷多時的好事份子幹的好事,而這兩個供下載這幾張虛擬專輯的網站都同時附帶了一個註腳,如果閣下都有興趣將這些虛擬專輯下載據為己有,希望你都可以跟隨連結到適當的網站平台上為幾個單位作一些捐獻,她們分別是Disasters Emergency CommitteeWorldvisionNordoff-Robbins' Music TherapyWarchildAmnesty International Prodigy Remixed - Always Outsiders, Never Outdone 1. Spitfire (FakeIDs Evolution) (6:32) 2. Girls (idiotech Remix) (5:12) 3. Jungle Bells (Dunproofin Mix) (4:31) 4. Get Up Get Off (Fujikato+Dancingdiscoduke remix) (4:20) 5. Hotride (Poj Mix) (3:14) 6. Been Up Long (Falsedawn) (4:28) 7. Action Radar (FakeID Mix) (7:42) 8. Medusa Bitch (cry.on.my.console) (2:37) 9. Phoenus (Pop Razors) (5:05) 10. You Will Be Under My Satanic Wheels (Act Of Dog) (5:19) 11. The Way It Is (Elektric Cowboy) (5:46) 12. Shoot Down (Fujikato Remix) (3:39) The Chemical Brothers Remixed - Flip The Switch 1. Galvanise (cry.on.my.console's galvatron remix feat. Katie Enlow) 2. The Boxer (Fujikato's Unusual remix) 3. Believe (Belief, Elektric Cowboy) 4. Hold Tight London (Dunproofin's Follow Me mix feat. Katie Enlow) 5. Come Inside (FakeID's Elektrophunk dub) 6. The Big Jump (Backflip, Will Rokier) 7. Left Right (JoolsMF Shoot'em Up mix) 8. Close Your Eyes (Idiotech remix) 9. Shake Break Bounce (McSleazy remix) 10. Marvo Ging (Big Bad Baz) 11. Surface To Air (Across the Air, Lenlow, feat. Katie Enlow) The Chemical Brothers Remixed - Believe EP 1. Believe (Belief, Electric Cowboy) 2. Believe (Poj Mix) 3. Believe (GHP Louder Mix) 4. Believe (Act Of Dog's Self Doubt Mix) 5. Believe (Team9's Chopper Mix) 6. Believe (Ryan Durkin Mix) 參考網站 : http://www.prodigyremixed.com/ http://www.chemicalbrothersremixed.com/

Tuesday, June 07, 2005

這可能是不太中肯

當越是期待越是美麗被自己徹徹底底地推翻之後,對於Coldplay的全新專輯X&Y,我一直不停地提醒自己別要再抱著期望,越是期待未必越是美麗。然而事實是,當你越是要自己不去期待的同時,實在只會更加增加你的期待,矛盾得有點惱人!而事實証明我對Coldplay的期待比Oasis及The Tears更高!不過在這六月份的三強鼎立局面之中,作為壓軸的無形中得到多一點優勢,當然這亦要拜前面兩張專輯的倒霉所致,雖說是期待得更熱切但實在期望還是會不期然地降低。 昨晚下班便將X&Y帶會家,由昨晚到今早,聽了五六遍,我的答案是我已經愛上X&Y了,但同時可以預計到的,X&Y將會是一張得到完全兩極化評價的專輯,可能就只有愛與恨的這樣單純。誠然,個人對Coldplay是有一份難言的情結存在的,我絕不會告訴你我對Coldplay的評價是中肯的,甚至我會認為這將會是一篇既偏激亦自我甚至是自以為是的文章。我對Coldplay的要求其實很低,或許應該這樣說,Coldplay只要做很少都已經可以為我帶來很大的滿足。 第一首接觸到來自X&Y的作品是Talk,是早前於網路上下載回來的,說老實話,對於那從Kraftwerk取樣過來的幾粒音我沒有多大反應,反正這說法跟取巧無聊的小道新聞沒有多大分別,但那Coldplay式的註冊結他聲音及Chris Martin那Thom Yorke以外如泣如訴的聲音結合而成的音牆就足以將我吸住了!對,這就是聽Talk的感覺,再清楚一點,這就是聽X&Y的感覺,更直接一點的,這其實根本就是聽Coldplay的感覺。Fix You由一開始的organ聲已經令人著迷了,到那百份百貼身剪裁而成的旋律與編排,還有那好比the Edge一樣連綿縈迴不散的結他,末端為萬人大合唱而預先打造的作結,不難想像Fix You將會成為另一隻Coldplay迷的飲歌!The Hardest Part是另一隻單曲型的作品,易上口的旋律配合簡單直接的歌詞,都是一貫的痛心與激情。'Til Kingdom Come是最淡然的一曲,感覺是一點神傷背後還有一點無奈,欲哭無淚。 如果你要的是講求突破性與震撼性的新意,我建議你還是不要聽X&Y,因為你將會把它掉進廢紙然後痛罵一頓都可能還未能平靜下來,是的,X&Y並沒有跟以往的Coldplay有甚麼分別,那些結他那些琴那些煽情的編排還有Chris Martin的假聲,全都是你所熟識的‧‧‧但於我而言,原來已經很足夠。聽罷X&Y之後,我甚至有一份舒一口氣的感覺,我所擔心的就是Coldplay會否變成不一樣的Coldplay呢?要知道,為變而變可以是很危險的事情,然而這擔心其實有點多餘。 各位音樂評論員,各位音樂人,各位音樂從業人員,如果你可以將這段文字讀到這裡還未close的話,你可算是量大了!早已提醒過你,這將會是一篇很偏袒的文字。然而,話需說回頭,我大膽地相信跟我一樣為Coldplay如此著迷的大有人在,而能夠將我等培養薰陶成如此地步,不還都是Coldplay音樂的力量嗎? X&Y 參考網站 : http://www.coldplay.com/

Friday, June 03, 2005

越是期待越是美麗?

由知道OASIS找來了Death In Vegas當上監製一職開始(當然最後都被辭退了!),對OASIS的這張全新專輯就開始期待了,這一份期待並不完全因為Death In Vegas,而是因為感覺到OASIS終於都發現OASIS本身存在了問題,所以就找上了DIV來當監製(當然,這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對於這一份求變的意圖,大家都會滿心欣慰吧,畢竟大家都不願意再一次聽到如Heathen Chemistry一樣的OASIS。 對於The Tears的期待絕對不低於OASIS,畢竟Brett Anderson與Bernard Butler的B&B組合曾經為我們帶來過偉大的Dog Man Star,然後傳奇地分開了現在又離奇地復合了,我知道這樣並不公平,我們都不應該以Dog Man Star為依據來期待Here Come The Tears,但這似乎是不能避免的了。 這個年代可能已經成為單曲的世界,mp3的推波助瀾造就大家都為做single而努力,一張專輯很容易就會落入「四首優秀六首搭夠」的境況,再加上大型唱片連鎖店試聽機的考慮,最優秀的都盡量置放於頭段,這是一個相當痛心的現象,這樣子當你將專輯由頭聽到尾就會有一種超失望的感覺,因為開頭大概都會來的一下子興奮錯誤地為你打了一支強心針,聽OASIS及The Tears都有一模一樣的感受。 為Don't Believe The Truth揭幕的Turn Up The Sun的確就為我帶來了一刻的興奮,這一個OASIS有點不一樣,那當然,因為Turn Up The Sun並非出自Gallagher兄弟手筆而是Andy Bell啊!我並不打算再說下去,我亦不是要在此告訴你Don't Believe The Truth又是另一次OASIS的敗筆,就正如坊間的好一些意見所說,Don't Believe The Truth要比Heathen Chemistry好得多了,甚至是OASIS近年最好的一張,這的確沒有誇大,只是OASIS這幾年的作品質素都實在調得太低了吧! 滿心歡喜將Here Comes The Tears放進cd機,第一支單曲Refugees正就是專輯的第一曲,這還好,Bernard Butler的結他、Brett Anderson的聲音,還有還好的旋律,B&B別來無恙。然而一直聽下去,我的心不由得實起來,我開始懷疑自己在聽的是甚麼!當年的Dog Man Star(抱歉,我實在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回想當年!)甚至連單曲的b-side都擁有單曲的質素,但今天的The Tears,Here Comes The Tears內的歌曲彷彿作為當日的b-side作品都不會被接受! 抱歉,可能我有點尖酸刻薄主觀偏激吹毛求疵無的放矢,這相信都只因我的期望過高吧,但難道就只有我有期望嗎?而他們沒有保持的水準難道就是我們要接受的嗎? 這個六月實在緊張得很,OASIS,The Tears,現在還有Coldplay! 不過這一刻我會告訴自己,千萬別對Coldplay有任何期望,因為期望已經弄垮OASIS及The Tears了! 越是期待原來未必越是美麗! 參考網站 : http://www.thetears.org/ http://www.oasisinet.com/